《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底,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達到8130萬個,創歷史新高。隨著個人投資者數量呈指數級增長,不少理財騙局也隨之而來,不少人被所謂的“高收益”蒙騙掉,損失慘重。
不過,雖然很多理財騙局不斷在花樣翻新,變換包裝形式,但這些騙局也有一些共性。根據已有案例以及監管部門風險提示,現總結出識別理財騙局的四大方法,幫助投資者提高警惕,護住錢袋子。
1.看是否承諾“高收益” 根據已有案例,幾乎在所有的理財騙局中都能看到“高收益”“回報率高”“年化收益率達20%”之類的宣傳語?!案呤找妗贝_實很誘人,每個人都希望在投入資金有限的情況下獲得高額回報,但天上不會掉“餡餅”,千萬不要相信。此外,投資者應選擇銀行、銀行理財子公司等經金融監管部門審批成立的合規理財渠道進行投資理財。
2.看是否有“層級”之分 除了“高收益”之外,一些理財騙局還會承諾投資者只要發展下線就給一定比例的提成及獎金,并對投資者進行了“分層”,不同層級的投資者可獲得不同比例的提成。一般來說,只要層級達到三級以上,大多為騙局。此類騙局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傳銷”。一旦進入這樣的騙局中,不僅可能錢被騙,自己也可能因涉嫌傳銷而受到懲罰。
3.看是否有盈利截圖 現在比較常見的騙局中,有一類騙局是專門“教”投資者如何炒股、炒期貨賺錢的。騙子往往會在QQ、微信上通過發盈利截圖來吸引投資者。事實上,這些盈利截圖都是可以造假的,并不真實存在。需要明白的是,一個人怎么可能會在和對方連面都沒見過的情況下,就把自己投資盈利的情況告訴對方呢?如果這么做,說明這個人極有可能是個騙子。
4.看企業是否有“異?!? 為了讓騙局看上去更可信一些,有一些平臺會打著“國資”背景旗號,或號稱自己是國際交易平臺,聽上去很高大,實際上卻未必是合規平臺。投資之前,投資者可以登錄“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或者天眼查、企查查這樣的專業網站,查看該平臺是否存在異常,是否存在負面新聞等。投資者謹慎投資,可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